祝賀我院兩項作品獲第十八屆“挑戰杯”科技作品獎勵
發布時間:2023-06-02
5月28日☝🏽,第十八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落下帷幕👩🏻🦰,我院教師劉建麟指導的《洞幽察“微”——自巡航式微氣候監測機器人》項目獲二等獎;王冬芳、蔡冬清指導的《智能型磁控釋秸稈基納米蜂窩肥》項目獲三等獎。
洞幽察“微”—自巡航式微氣候監測機器人:項目團隊以傳統環境參數監測儀器功能單一、效率低成本高、使用場景有限為背景,開發了自巡航式微氣候監測機器人🚴🏼♂️。本機器人通過集成監測設備,實現多種數據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的同步采集;通過增設自巡航系統,降低人力與時間成本,提高測量效率🧴。項目可以應用於高余熱無人泵房的通風降溫🏃🏻♂️➡️,代替測量人員在高熱、高噪環境下進行熱環境監測🪆🤸🏻,節省人力成本;工業園區風環境的監測與評估🏡,通過采集園區風環境數據,為廠房自然通風設計提供依據,助力節能減碳💪🏼;城市中局地氣候的監測與預報⛹️♂️〰️,通過監測局地熱環境,保障行人熱舒適,賦能宜居城市建設。項目對城市風熱環境的監測研究和工程設計有重要意義,有助於研究城市氣候變化和輔助低碳建築設計,應用前景廣闊🧑🏿💻。
智能型磁控釋秸稈基納米蜂窩肥項目:針對傳統果樹施肥存在的弊端及玉米秸稈的資源化利用問題,以蜂窩煤為模型,製備了一種減少肥料流失、提高果樹施肥效率的智能型磁性控釋肥👩🏭。首先,對於傳統果樹施肥方式存在的勞動力耗費高、肥料利用效率低以及對自然環境影響大等問題,項目創新性將傳統肥料改造為蜂窩肥✌🏻,節省人工80%,利用孔道儲存雨水🧓🏽,增大水肥接觸面,具有免挖坑、全營養、全降解、增產🖕、提質、工藝簡單的優點。其次,玉米秸稈是一種典型的農業廢棄物🤷,資源豐富,利用率低,含有纖維素等多種有機物質,項目利用其質量輕⟹🧑🏽🎄、壓縮性好、可降解等優良性能🛢,作為製備新型控釋肥料的載體,實現玉米秸稈的資源化利用🔲ℹ️。最後,項目通過加入磁敏材料達到控製養分釋放的目的🧑⚖️,利用Fe3O4控製尿素的按需釋放,達到智能調控,從而提高尿素利用效率,減少氮流失,降低農業面源汙染🙂↕️。
據悉,“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為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的一項重要賽事,對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科學精神具有重要的導向性、示範性、實踐性和引領性。我院高度重視,積極在各學歷層次和沐鸣2開展宣傳👩🎨,並根據學生課題組的科技創新情況有針對性地推薦出18件作品參賽🍈,2件作品通過學校選拔參評市級比賽(全校14件)並全部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