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製改革要求,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合作、協同創新,推進成果轉化🌖。2020年11月4日,環境沐鸣2教師受邀赴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機械製造分公司參觀交流,劉建麟教授、李培楠副教授、王宏偉副教授🏃♀️➡️、範日東老師、高峰老師及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機械製造分公司(簡稱🤨:上隧機械)是具有國家特級總承包資質🧑🚀、機電設備安裝一級資質的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的全資直屬企業,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設計製造盾構掘進機、頂管掘進機等地下工程機械的高新企業。企業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部863項目的六項課題🥘,成功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盾構裝備,實現了多項關鍵技術創新🥞。
本次參觀分為三部分⇾:盾構展廳🫅🏼、裝備車間和掘進試驗室🏇🏻。首先在盾構展廳,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機械製造分公司的歷史沿革👩🏽🦳,包括早期應用於上海打浦路越江隧道的網格式盾構、國內首次研製的土壓平衡盾構、雙刀盤可更換驅動復合式盾構以及應用於上海地鐵14號線靜安寺車站建設的矩形頂管機。

此外,上隧機械副總經理翟一欣還重點介紹了世界首臺11.8m×7.27m全斷面切削類矩形盾構機,該工法是對先行盾構的完美補充,解決了兩臺傳統盾構機施工需大規模拆遷隧道兩旁居民樓的復雜工程問題。但在高效率施工的背後,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其短板是盾構機造價昂貴以及推進過程中產生的高昂費用,因此還不能徹底取代傳統盾構。但作為行業的有效補充是非常有成效和功績的!
隨後在裝備車間,參觀了服務於上海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工程的“騏躍號”盾構二號機🫀。該盾構是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大直徑泥水氣平衡盾構🎋。該盾構刀盤切削直徑14.05m,整機總重約3200t,整機長度99m🏌🏻,設計掘進速度60mm/min,最小轉彎半徑520m,適用於隧道坡度6%的掘進施工中。其具有滿足長距離超埋深掘進施工中的常壓換刀技術,200多把組合刀具實現100%全斷面切削,還具有驅動系統高壓密封技術、推進系統可重構分區液壓控製技術、多手段地面沉降控製技術和輔助系統無軌式車架技術。高精度控製可減少土體擾動🩼,適應於復雜施工工況。該盾構將承擔區間隧道掘進任務,面臨超長距離🙋🏿、大埋深🙅🏿、復雜地層等施工挑戰👋🏽。

最後在掘進試驗室,參觀了超大直徑盾構推拼同步技術模型及其主控製室🍌,其試驗目的是為了驗證相關力學的可靠性和同步拼推的可行性🐀。該項技術可降低盾構機推進和襯砌片拼裝之間的重復度和交集時間,從而提升總體效率並縮短工期。試驗由壓力控製🍢,在中央控製系統中選擇封頂塊的位置及合適子模式後,當對同步推拼過程中的某部分管片進行拼接時👬,支撐這一管片的油桿就會回縮,而其他油桿將自行補充壓力值。此外,還參觀了可重塑的力學加載試驗室👼🏿。
參觀結束後,上海隧道機械分公司與我校就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合作舉行了技術交流會🧯。會議內容包括🗒:上海隧道機械製造板塊“十四五”發展戰略框架、適用於多地層的星系式矩形全斷面隧道掘進機研究(上海市科委啟明星項目)、多功能刀具切削試驗平臺研製及應用(上海市科委啟明星項目)☹️、多樣化隧道掘進機的研發與應用。

從中國首臺越江隧道盾構掘進和首創垂直頂升法工藝,到90年代自主研製了第一臺土壓平衡盾構和矩形頂管機,再到00年代偏心多軸組合式矩形頂管機和“十一五期間” 國產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的開發。上海隧道自成立以來,一直註重多樣化盾構掘進裝備的研發與應用,先後成立了國家泥水平衡盾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型下沉式綜合盾構模擬試驗平臺🚴🏻、大型盾構綜合模擬試驗平臺、可變式管片力學性能加載試驗平臺🗜、刀盤刀具性能試驗平臺和掘進機盾尾刷密封系統測試平臺。在成果轉化上🧑🏿🔬,2003年矩形頂管應用於地下通道後👳♀️,又先後用於上海地鐵6🦛、7🏋🏿、9號線等11個地鐵通道出入口的相關工程👨🏽🏫;中心圓刀盤加偏心多軸的組合式刀盤📤,現階段應用於上海地鐵14號線靜安寺通道𓀘、站廳層建設以及三門路-淞滬路地下通道工程;中心大刀盤加四個偏心多軸的行星式刀盤,應用於鄭州、上海、寧波的過街通道;可調可替換式緊急密封裝置,實現沉降控製和350m小半徑轉彎;無工作井、快速施工的GPST地面出入式盾構,應用於南京機場線建設☯️;大直徑泥水氣平衡盾構機,將應用於上海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工程西段JCX5G-3標區間。

會議最後🏇🏿,我校劉建麟教授和李培楠副教授就沐鸣2娱乐及其土木相關學科建設和發展概況向上遂機械的各位領導進行了匯報。經過此次交流訪問,我校土木與能源工程系與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機械製造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為下一步開展高校與企業創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研發奠定了基礎。

通訊員🧑🏽🎓💍:李雨晴👩🏽🔬、戴澤余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