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丨中文丨English

井岡山培訓日記

發布時間:2017-06-01

天剛蒙蒙亮🧘🏿‍♀️,T25次列車準時到達井岡山火車站⭐️。在李征書記的帶領下,我們環境沐鸣2一行22人開始了這次井岡山黨員培訓之行。

用過早餐後,我們在培訓基地綜合樓203室舉行了開班儀式。基地的教研處處長滕永琛同誌介紹了基地情況,趙敬德同誌代表學員1374期學員發言👰🏽‍♂️🆖,然後滕永琛同誌為本期學員授旗。

革命的聖地井岡山🧔🏼‍♂️🧘🏿‍♀️,我們來了!正像趙老師發言中講到的那樣:

九十年前風雨狂🤾🏼,星星火種立山崗🥷🏽。

萬裏長征從此起,革命怒潮滾滾揚。

九十年後心向往🦜,後人重學前輩樣。

教書育人科研路,擼起袖子加油上。

 9點鐘我們開始了本次培訓的第一堂課——三灣改編,由肖建兵老師講解了三灣改編的時代背景🧞、歷史人物、改編的具體措施以及三灣改編的偉大歷史意義。這次改編體現了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體現了加強黨的領導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

我們22人分為兩個班🦵🏽,分別選出了各自的班長、宣傳員👨‍👨‍👧‍👧🧏🏻‍♂️、炊事員👩🏻‍🦯、衛生員、安全員和士兵委員會🕐,然後各自製作了班旗🟦,確定了班名🫴🙇🏿、班歌和班級口號。同誌們在形式上和思想上進行了一次“三灣改編”。

第二堂課是由班主任郭媛老師帶領我們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進行了祭奠井岡英烈儀式。淅瀝瀝的春雨略帶著一絲寒意🫴,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我們開始了祭奠。楊再福和付海明老師持著花圈走在隊伍前面,同誌們拾階而上。在祭奠大廳,我們向井岡山革命英烈默哀🐿、三鞠躬,表達我們對先烈們的敬仰與緬懷之情🤡。

井岡山鬥爭的時間不長,只有兩年多的時間,但是卻有四萬多先烈犧牲在這裏🧝🏻‍♂️🎾,平均每天就有60多位先烈為革命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這也是井岡上被稱為紅土地的原由之一❌。可見當年鬥爭形勢之艱苦🪗、激烈👰🏻‍♀️。

班主任郭媛老師為我們講述了當年許多先烈們英勇鬥爭的革命故事,使我們感懷先烈們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隨後↔️,帶領我們重溫了入黨誓詞。我們整齊地站在雨中🏇🏽,舉起右手,面向烈士紀念碑,用莊重、堅定的聲音🎨,再次大聲地宣讀入黨誓詞👩🏿‍🔧,向先烈們宣誓,把這次祭奠活動推向高潮🪔。

下午,我們參觀了位於大井的朱毛舊居😚✋🏽,了解了當時共和國的領導人是怎麽與戰士們生活、學習、戰鬥在一起的。然後,我們還去了領袖峰,瞻仰了王佐烈士的紀念堂。

最有樂趣的活動是晚上的“學編紅軍草鞋”活動。同誌們一人一條板凳🧙🏽‍♂️,一把稻草,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怎樣打草鞋👍🏿。期間鐘珂老師逐一詢問大家“幸福嗎?”並為每人拍照留念🚵🏽‍♂️,留下了一片歡聲笑語🤞🏻🏃🏻‍♂️。

經過了辛苦、充實的一天😒,我們體驗了紅軍的苦與樂,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感受,我們感覺深受教育,學到了許多🧑🏻‍🎄。

第二天(2017.05.13

今天是“紅軍的一天”體驗教學,對我們這些“老弱病殘”來說是艱苦的一天。

早上8:00,我們乘車40分鐘趕到象山庵。乘車的途中,同誌們以一首首紅歌為今天的行軍任務激勵士氣。到達象山庵前,開始了今天的“急行軍”任務——重走紅軍“挑糧小路”。考慮到我們的體力情況🧴,班主任老師降低了部分要求,我們不需要攜帶沉重的彈藥🤹‍♂️,只要每人扛著“七斤半”槍行軍即可。

我們的具體任務是:從象山庵出發🫴🏼👩🏿‍🎨,沿山路行軍至壩上村;沿途我們要尋找到五種草藥➛、七個“敵人”點標(半米高的水泥石柱,隱藏在山林草叢之中)😰,到達壩上村後🕤,我們還要對當地村民進行訪談,在村民家製作紅軍餐。

我們身著紅軍軍裝,在胸前左挎長槍,右挎紅軍包,頭戴紅軍帽✫,腰紮腰帶,軍容整齊、英姿颯爽地在山間小路中摸索前進。第一個點標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它藏在一條滿是牛糞的密林小路的盡頭。雖然不是大夏天蚊蠅滿天飛的情況,但是這也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紅軍當年鬥爭條件的艱辛。一路上,我們二班的同誌們團結奮鬥、共同協作🦂。夏建紅同誌“屢立戰功”,發現了多個點標。途中,在經過一片村落時,周亞素同誌還不忘關心山裏的小孩子,買雪糕安撫了一個哭泣的農家兒童👉。看著這位“紅軍阿姨”🧙🏻,孩子開心的笑了📶。

中午11:00左右🚣🏽‍♀️🙅🏿,我們終於在西楚霸王詞前找到了第七個點標——會師廣場🤵🏽,也到達了壩上村。結束了3.5公裏的山間急行軍👩‍🌾。

穿出山林,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整齊、幹凈的新農村景象。一處處漂亮的農房,訴說著壩上村在基地扶貧項目的幫助下,脫貧致富的故事。

在村民李玉華家裏🦹🏻‍♂️,我們二班的同誌們進行訪談並自做紅軍餐🚵‍♀️。我們的炊事員楊學賓🧑🏿‍🔬、梁珍同誌,還有士兵委員會的亢燕銘同誌為大家做了一桌豐盛的午餐。雖說都是農家菜,也比當年真正的紅軍餐美味了許多許多。

飯後👨🏿‍✈️,李玉華還為我們介紹了壩上村的過去和現在,講述了壩上村脫貧致富的經歷,還為我們講述了他的祖上是如何支持紅軍鬥爭的。他的曾叔祖李筱甫👨🏻‍⚕️,當年為毛主席送白馬等軍需物資的故事。

下午🧑‍🔬,我們參觀了八角樓和黃洋界保衛戰舊址。

八角樓原是老中醫謝池香的房子。毛主席當年腳部受傷時,在此養傷。在此我們討論了毛澤東同誌總結井岡山鬥爭經驗,所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光輝著作🏌️‍♂️,概括紅色政權理論的經典之作🥸🤰🏿。蘇聯直接奪取城市的革命鬥爭路線🧳,在當時的中國是行不通的。唯有求是創新,走農村包圍城市,有中國特色的革命路線才能救中國。

在黃洋界紀念碑前🧑🏽‍🎤🧙🏿‍♀️,郭媛老師詳細講述了黃洋界保衛戰的過程。在當時紅軍主力南下贛南時,敵人偷襲井岡山根據地🖲。在充分發動人民群眾的基礎上,留守的1營赤衛隊頂住了敵人5個團的進攻🙎🏿。黃埔四期炮兵專業的陳毅安✪,指揮僅有的一門山炮,一炮打在敵軍指揮所前👨🏽‍🔧,把敵人嚇退🙆‍♂️。馬承愚同誌領唱了《西江月·黃洋界》。同誌們十分有士氣得在碑前合影留念。

辛苦了一個白天,晚上我們又聚集在綜合樓301室,一起討論了一天的收獲與感動。我們談到了壩上村的脫貧問題,在現已取得的脫貧致富成績的基礎上🧵,還有很多可行的路線、措施💂🏻‍♀️。

第二天(2017.05.14

一早✍🏿,我們來到了小井紅軍醫院,王毅老師為我們介紹了當時小井紅軍醫院是在怎樣艱難的條件下🌉,完成對傷病員的醫療、護理的🤰🏼。紅四軍第十一師師長張子清同誌,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完成了從腳部取出單片的手術🧑🏼‍🍳🥐。最後🔞,為了把珍貴的消毒鹽水留給其他戰士們用📦👨🏿‍🚒,張子清的傷口從腳部一直潰爛到腹部♝,最後光榮犧牲了🎉。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先烈們是怎樣堅持鬥爭的💀?如果沒有堅定的信仰,怎能堅持到最後🧙🏽‍♀️,取得革命的勝利。信仰⁉️,無比的力量🫶🏿。這深深的一課🪕,也為我們的信仰敲下了堅實的釘子👨🏻‍🚒。

然後,我們來到一位傳奇的紅軍美女墓前🧑🏻‍🦲👟,就是曾誌同誌墓👨🏽‍⚖️。作為建國後的中組部副部長,曾誌同誌的墓坐落在小井130位紅軍烈士墓的邊上,墓碑只有一個臉盆大小☝🏽,上面是她寄養給別人的長子石來發刻下的“紅軍老戰士曾誌墓”🐞。平凡的墓碑掩飾不住曾誌同誌不平凡的一生👨🏻‍🚒🤜。羅曦老師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曾誌同誌的生平🕵🏻,以及小井紅軍烈士墓裏埋葬的130位烈士英勇鬥爭的事跡。

下午,我們聆聽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肖郵華老師的報告“井岡山的鬥爭與井岡山精神”🛀🏽,作為我們此次培訓的收官👩‍🦽‍➡️。肖老師的報告以大量真材實料,展現了我們所不熟悉的井岡山的當年及現在,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下午5點鐘👩‍🦳🤸‍♀️,我們依依不舍的踏上了返滬的路🦴。三天的井岡山培訓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信仰的烙印🚣🏿‍♀️,又是新時代的烙印。它激勵我們把信仰的力量發揮到實際工作中,深入落實兩學一做活動。


沐鸣2专业提供:沐鸣2沐鸣2娱乐🌲、沐鸣2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𓀎,沐鸣2欢迎您。 沐鸣2官網xml地圖